2025-07-24 16:33 来源:广州日报A5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走基层 看作风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作林
在番禺区大刀沙村一处蕉林旁,一栋棕色的建筑格外显眼。这是全国首个地下水多层监测基地——大湾区(广州)地下水多层监测基地。
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监测室始终将“走基层”作为工作常态,以扎实作风筑牢生态监测防线。该监测室充分利用好大湾区(广州)地下水多层监测基地,创新多层多指标自动监测关键技术,让看不见的地下水看得见,为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推动美丽广州建设提供了坚实科学支撑。
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监测室主任胡丹心表示,虽然广州市民基本不饮用地下水,却是广州的重要备用水源。保障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安全,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是重要内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是污染防治的重要支撑。
胡丹心带领团队与万千数据深度“对话”,从冰冷数字中解析环境安全密码。“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一条虚假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胡丹心表示,他们主要承担广州市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规划建设、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相关工作等,产出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监测数据。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生态环境部门的重要任务,环境监测在其中担当“镜子”“侦察兵”“先锋队”的作用,要做好与数据的对话。为锚定这一目标,胡丹心及其团队全力聚焦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做好“数据”工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监测面临着不少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技术创新与体系建设方面做出多项引领性探索。大湾区(广州)地下水多层监测基地是众多技术创新与体系建设的突出亮点。
“建设大湾区地下水多层监测基地旨在解决我国传统地下水监测自动化程度低、数据管理粗放、智慧化应用不足的痛点问题。”胡丹心表示,该基地通过构建地下水自动监测与智慧管理的两个体系,实现地下水环境实时感知、精准分析和科学决策的全链条升级,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样板。相关成果有效填补了地下水环境自动监测的技术空白,全面提升地下水环境监测及技术支撑能力和水平,获得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2024年度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
“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顶梁柱。”胡丹心说,每一个数据背后,都关系一方水土生态环境安全,都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读懂它们,守护它们,就是我们环境监测人最朴素也最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