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14:15 来源:南方+
记者从海珠区获悉,该区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作为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园区规划以及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依据,精心规划发展蓝图,在广州中心城区实现了“繁华都市中再现鱼鸟成群”的生态景象,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海珠区已投入4.88亿元实施城中村截污纳管及湿地水生态治理,系统修复成效显著,湿地率从54.8%跃升至79.4%,水质整体净化为Ⅲ类(部分指标达Ⅰ类标准),连续发现“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海珠微瓢虫”三个全球新物种。
海珠区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发展的“前置性硬约束”和“基础性指南针”,确立建设“世界级城市客厅”与“城央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区”的目标,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各类活动严格按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要求进行布局和选址。
2024年以来,联星(南箕社、东方红社)片区、凤和(康乐、鹭江)片区、琶洲中二区滨江地块(AH0411规划管理单元)等7个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均同步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落实片区控规环评篇章结论,实现了规划编制与生态管控的“无缝衔接、刚性落实”。
海珠区坚持法治保障与生态修复双轨并进,将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纳入优先管控单元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成就了都市中心湿地保护的典范。设立全省首个“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创新建立“双员互聘”机制(检察官任湿地生态监督员、湿地骨干任检察官助理),通过常态化巡查,为湿地构筑起坚实的司法保护防线。
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区,海珠区将生态管控要求深度嵌入产业政策,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精准发力大模型应用,建成创新服务中心,落地21个项目。计划到2026年,推动大模型在8个以上行业深度应用。目前,已汇聚超7000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超50家大模型企业盈利,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破千亿元。琶洲入选“全国首批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连续两年跻身“福布斯中国CBD竞争力十强”,生动诠释了生态管控护航下的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吴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