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博彩网站

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一泓清水润泽千年商都
【 字体:

  2025-07-02 15:42 来源:中国环境网

  广东省广州市,这座千年商都,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以悠久的水文化孕育着城市的开放、包容和创新精神。如今,广州市正以水为笔,以绿为墨,绘就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广州市将美丽河湖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治理、科学施策,不仅使河湖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更让岭南水乡风貌重现光彩,带动了滨水经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赢局面。

  图为流溪河。广州市水务局供图

  系统治水显成效:从“黑臭河涌”到“美丽河湖”的蜕变之路

  今年5月24日,广州市白云区龙舟公开赛在石井河举办,这是石井河时隔13年,再次举办龙舟竞速比赛。

  上个世纪90年代起,因为生活污水无序直接排放、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等原因,石井河开始发黑发臭,一年一度的龙舟活动被迫终止。“水脏的时候,根本没法进行龙舟竞赛。”石井街龙舟体育协会会长苏挺活表示,石井河水质黑臭时,在河里扒龙舟的人会明显闻到臭味。

  随着治水工作的推进,特别是美丽河湖建设工作的开展,石井河水质逐步恢复,昔日的黑臭河涌如今已是碧水清流、白鹭栖息、龙舟破浪。龙舟赛事这一传统文化的回归,是对石井河治水成效的最佳见证。

  石井河的蜕变是广州系统治水,推动“黑臭河涌”向“美丽河湖”蝶变的一个样板。“十四五”以来,广州市始终坚持“三水统筹,流域治理”的系统治水思路,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持续开展源头截污、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雨污分流改造、“三源四洗”等工作,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广州治水,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王欣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广州市累计投入729亿元用于水环境治理,全市国考、省考断面连续五年全部达到考核要求。2024年,20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鸦岗断面年均水质从2018年的劣V类首次提升至III类,治水成效显著。

  在治水基础上,2024年,广州市委主要负责人明确提出“全市在2025年前创建100个美丽河湖”的目标,并要求在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前完成这一任务,广州治水从水质达标攻坚阶段稳步转入美丽河湖建设阶段。

  围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广州打造“高位推动—战略规划—方案制定—运维管理—成效评估”全流程体系的政策制度,创新出台全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指引,先后发布两批次31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及经验做法,初步构建了从山顶到海洋的美丽河湖新格局。

  流溪河里消失60年的飞瀑草回归,灭绝40年的唐鱼重现;增江上白鹭蹁跹,鱼翔浅底,为鱼群和191种鸟类提供重要生境节点……这些美丽河湖就如同镶嵌在广州大地上的明珠,见证着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

  水韵生活惠民生:重现岭南水乡风貌提升群众幸福感

  6月,正是岭南佳果荔枝上市的季节。漫步荔枝湾涌,明媚阳光下“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西关风景再现眼前,甜蜜喜人,美不胜收。

  “我家在荔湾住了四代人了,以前荔枝湾两岸种满了很多荔枝树,后来河涌发黑发臭,荔枝树也慢慢消失了。”市民刘先生激动地表示,他见证了荔枝湾涌从最原始的河涌到变成臭水沟,再到揭盖复涌变成今天荔枝挂满枝头的绿色生态景象,所有的童年回忆都被唤醒了。

  荔枝湾涌美丽河湖建设中注重挖掘水文化内涵,让传统与现代在滨水空间交融共生。在永庆坊的骑楼街巷间,广彩、粤剧、醒狮在年轻匠人手中焕发新生;游客可体验广彩绘制、岭南灰塑等传统技艺,乘花船,听广府故事,感受老西关的浪漫。

  图为荔枝湾涌

  东濠涌北起麓湖,南衔珠江,是广州现存唯一一条贯穿市中心的河涌,拥有广州古城“护城河”之美誉。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注入,东濠涌一度沦为污水四溢、臭气熏天的“排污渠”和“臭水沟”。通过全流域先后分两期进行的水环境综合整治,东濠涌实现全流域水体循环和生态恢复,水质从V类跨级提升至Ⅲ类。如今,东濠涌“旧貌换新颜”,两岸绿树成荫,水透风清鱼跃,涌边孩童嬉戏,溪涧边游人乘凉消暑、饮茶下棋,欢声笑语络绎不绝,成为亲水生态休闲文化走廊。

  图为东濠涌

  碧水清波惠民生,水润羊城优环境。以全流域系统治理为抓手,贯通山林溪流、平原河网至滨海湿地的生态脉络,广州在“山—水—城—海”全域初步形成从源头到入海口的美丽河湖新格局,率全省之先,走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路线”。

  “广州将努力把每一条河涌建设成为城市的生态长廊,把每一个湖泊打造成为市民的休闲胜地。”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保森表示,广州加速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和品质提升,成为展示广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这一山水城海联治体系,破解了超大城市流域碎片化治理难题,使广州成为“山林源头清水涌、千里碧道入海流”的超大城市典范。

  从“臭水沟”到“清水廊道”,从“避之不及”到“趋之若鹜”,广州的美丽河湖建设为市民打造了高品质、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通过整合历史文脉与生态治理,走出岭南水乡特色水文化模式的“活态保护、功能再生、文旅融合”实践路径,不断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

  水经济赋能发展:美丽河湖催生产业新业态,带动高质量发展

  白云区大源水库及其大源支流,这片曾经饱受黑臭困扰的水域,通过科学规划与系统治理,蜕变为碧波荡漾的“白云明珠”,不仅重塑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更以环境红利激活乡村经济。

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碧道建设,大源村形成“碧道+电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加速推进传统电商产业向集群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日均销售量达400万单,年交易额突破6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亿淘宝村”。

位于黄埔区中东部的南岗河,是岭南都市穿城河流典型代表。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南岗河流域遭受水资源保障不足、水环境持续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水生态环境曾受到严重威胁。

通过开展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南岗河干流消除了V类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部分时段达II类,面貌焕然一新,水清岸绿,白鹭成群。以碧带建设为契机,南岗河流域打造“科创绿脉”“河谷香雪”,全面提升滨水空间人文、生态、功能品质,打造百姓的理想生活港湾。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提升了区域对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南岗河流域,汇聚超过1600家“四上”企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尖端研发型企业也纷至沓来,河流的复兴,已然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河湖治理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盘活滨水空间资源,广州实现了从“治水”到“兴城”的跨越,让美丽河湖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和区域发展的“新动能”,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编辑:文雯]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
星空体育 博彩网站导航 OD体育 华体会体育 線上賭博 世界十大赌场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