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博彩网站亚洲最大博彩网站

公众号
“广州生态环境”
微信订阅号
微博
“广州生态环境”
官方微博
粤商通
“广州生态环境”
粤商通
机器人
美丽广州
看系列
美丽广州
说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环保新闻
从手抄报到3D打印湿地系统,这个环保创作大赛走过25年
【 字体:

  2025-05-21 11:39 来源:中国环境网

  “纸箱大变身”

  “这些废弃材料经过学生再创作,成了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鲜活载体。”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美术教师蓝宇华,指着展区内上百件由废旧材料创作的微观作品介绍道。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成功举办。这项由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联合区教育局、市环境科学学会等机构主办、晓园学校承办的赛事,已走过25载春秋,如今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教育品牌,海珠区中小学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不仅见证了70余所学校逾万名青少年用创意点亮环保梦想,更成为了观察海珠区生态环境宣教事业发展的鲜活窗口。

  废弃的羽毛球做成的苍鹭栩栩如生,快递箱做的岭南特色建筑镬耳屋诉说着绿水青山中富足的生活……大赛所展出的作品,既展示着广州市中小学生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奇思妙想,也极具地方特色。除了手工作品,指导老师还带领着青少年开展绘画、书法、手抄报、制陶、环保时装秀、环保科技体验、广绣、主题讲座等,培养他们“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责任意识。

  在广州市九十七中学晓园学校校长陈红燕的印象中,《被塑料困住的海龟》这一作品让人深受启发,这是一座用铁丝和塑料袋扎成的雕塑。“去年,这位同学还利用编程和机械设计知识,设计了一艘能够自动收集河道垃圾的船只。他告诉我,长大后准备攻读环境工程专业。这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成长轨迹,正是美育与科创结合的力量。”

  艺术创作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这份热爱又反过来浇灌出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美育和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进。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局长梁森感慨:“25年是‘一代人’的时间,这届参赛学生的父母,可能正是当年参加首届活动的学生。如果说,孩子是绿色未来的种子,艺术是浇灌这些种子的最佳养分,当年播下的种子已长大成林。”。

  作为连续深耕大赛25年的“元老级”指导老师,蓝宇华见证了大赛从传统绘画、书法、手抄报比赛到“科技+文化+实践”多维平台的蜕变:“2024年,大赛增设环保科技赛道,鼓励青少年通过创新工艺解决实际问题。过去,孩子们用蜡笔画蓝天,现在他们用3D打印技术还原湿地生态系统,用编程控制LED灯呈现生物多样性数据。”大赛还在视频直播的基础上,打造了VR云展厅,30万网友在线观赏3D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作品。

  此外,大赛还探索政校合作制度,持续为生态文明教育赋能。在“行政主导+学校承办+社会参与”的机制推动下,广州市环境宣教中心、市环境科学学会带动高校、企业参与,提供VR展厅、无人机巡航等新技术、新项目,为大赛注入了新思路、新动力。

  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上成长起来的中小学生,将影响力逐步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2024年暑假期间,海珠区依托城市志愿驿站,组织中小学志愿者团队开展树木保护宣讲、入侵物种清理、水域巡护、绿美微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近70场,2500余名青少年志愿者通过参与服务,感受生态之美。

  25年来,大赛吸引了数万人(次)参与,影响力不断扩大,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比如,学生设计的“低碳出行”主题海报在广州地铁车厢展出,形成“线下创作—线上传播—公众互动”立体模式,获得了裂变式的传播效果。2025年,大赛被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选送参评2025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先进典型。

  25年风雨兼程,作为活动的发起者,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见证了生态环境教育从“小众倡导”到“全民行动”的蜕变。接下来,海珠区计划联合大湾区城市,进一步深化“科技+文化”双驱动,依托AI智能检测、数字孪生技术优化自然教育方式。梁森表示,“生态教育没有终点,我们将守正创新,以传统艺术结合现代科技的方式,引导青少年争做绿色发展的倡导者、践行者。”

  [编辑:肖琪]

分享到:
微信 扫一扫
世界最大赌博网站 台灣娛樂城 亚洲十大网赌信誉平台 台灣娛樂城 博彩平台 十大赌博网站登录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