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0:11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日前,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其中,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规划财务处等8个集体,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刘夏青等10名个人榜上有名。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自2022年12月8日通过及实施以来,全省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成果丰硕。广州也涌现了一大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典型。
其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包括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规划财务处、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处、广州市花都区水务局、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村委会、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驻镇强村工作队、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广州灏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表现突出的个人包括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刘夏青,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营造林管理处副处长罗艳丽,广州市越秀区发展改革局营商环境和信用建设科科长邓腾燊,广州市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管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党委副书记、驻镇强村工作队队长郑大睿,广州市南沙区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岗十一级职员伍洁丽,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专业技术岗十级职员钟海星,广州市环境保护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企划科科长林晓娟,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区域(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黄继章,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万云,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事业部主任陈春艳。
部分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规划财务处:首创美丽城市立体建设模式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规划财务处以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为统领,积极探索美丽广州建设路径,创新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完善生态环境规划编制,持续深入推进绿美广州建设。

一方面,探索推进机制明确美丽路径。首创“美丽广州—美丽区县—美丽单元—美丽细胞—美丽工程”美丽城市立体建设模式;以编制美丽广州建设规划纲要为引领,谋划城市生态品牌新亮点,塑造“新青山新六脉”生态品牌;研究社区、园区等十类美丽细胞建设指引,为各美其美的美丽细胞建设提供参考方向和落地方法;探索超大城市美丽城市建设实践做法案例入选了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教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及《美丽中国在行动》2025年度报告实践案例。
另一方面,创新金融支持发展美丽经济。推动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促成6个美丽广州建设项目签署融资贷款协议,获得19.42亿元融资授信,推动全国首个美丽城市投融资示范项目在广州落地,支持花都区赤坭镇建设美丽中国先行镇,驱动增城区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搭建美丽广州建设项目库,并入库28个项目,储备规模超千亿元。
此外,完善规划编制支撑美丽建设。在全国首个完成修订并印发实施《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22-2035年)》,提出实施环境战略分区调控,根据自然条件基础、环境功能特征、环境保护战略对策的区域差异,将广州市域划分为北、中、南三大战略区。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双碳领域综合平台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广州碳交中心”)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交易机构,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定的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及交易平台。作为大湾区唯一兼具国家碳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的机构,广州碳交中心正按照“平台+咨询”的发展模式,构建“双碳”要素交易、绿色金融、碳中和综合服务、研究咨询、能力建设五大业务矩阵,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双碳领域综合服务商,为大湾区全面深化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动力。

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启动实施以来至今,广东省林业碳普惠新增签发233个项目,新增签发减排量92万吨。其中,新签发的林业碳普惠项目已成交68万吨,为林业项目业主创收近3000万元。
广州碳交中心开发上线“广州碳普惠自愿减排注册登记平台”,成为广州碳普惠减排量签发、登记、交易、注销一站式服务,提供可量化、可追溯的数字化平台;自2023年11月上线以来已发布包括森林营造在内 的 4个方法学,广州碳普惠自愿减排量(gzcer)获得各类社会主体碳中和消纳的广泛认可,为项目业主创收超50万元。
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推出多项全国首创成果,支撑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探索推动以生态系统碳汇为代表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成立全国首个聚焦自然资源领域的市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服务于覆盖海洋、湿地、林业、城市绿地、农田等全领域生态系统。
广州市南沙区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岗十一级职员伍洁丽:推进创建全省首家万亩美丽渔场

伍洁丽自2021年起,组织申报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政府类),于2023年以全省最高分通过验收,2024年成功申报中央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资金1亿元。成功创建全省首家万亩美丽渔场。跟进水产养殖企业培育相关工作,目前全区共有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企业类)9家(国家级1家,省级8家),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9家(国家级4家,市级5家),数量全市之最。牵头开展水产技术推广相关工作,区农业服务中心获评“2022年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十大典型服务模式”“2022-2023年度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同时,伍洁丽协助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被农业农村部质安司作为水产质量安全工作经验向全国推介。2023年5月,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正式被省政府列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八批改革创新经验,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此外,伍洁丽累计开展水生野生动物救护超10次(白海豚、绿海龟等)、组织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近10次,累计放流鱼虾苗近3000万尾,孵化培育省级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科普基地1家。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作林 通讯员:穗环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