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 17:17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年来,天河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天河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过程,上下一心,同向发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全面提升城区人居环境品质,示范创建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一、高位谋划部署,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城市荣誉。天河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刻认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天河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全区一盘棋,将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全会报告、区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中,成立天河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担任组长,并组建工作专班。坚持高位推动,区领导组织召开动员会、部署会、推进会,明确要求,挂图作战。坚持对标对表,结合天河实际,出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广州市天河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5年)》,提出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体系建设任务,国家植物园建设等31项任务指标,“一街一站”及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和能力建设等35个重点建设项目。坚持目标导向,制定《广州市天河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广州市天河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工作计划》,明确实施步骤、任务分工、牵头单位,压实责任,提速推进。
二、坚持系统治理,做蓝天碧水净土的守护者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构建“1+1+2+N”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体系,成立区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专班,创新空气质量站点“站长”责任制,制定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一站一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及21个街道“一街一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打造“查—交—核”闭环工作模式和“塔吊高空压尘+雾炮中空降尘+围挡低空拦尘”全方位、立体式的工地扬尘治理模式,率先在全市全覆盖开展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建成“一街一站”首期8个空气质量站点。2022年,天河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0,同比改善4.9%;PM2.5、PM10、NO2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3%、13.3%、17.5%。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更新设置三级河长157名、三级湖长48名、网格长2337名,敷设管网399公里,有序推进7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治理,完成排水单元达标认定2688个,建成碧道50.8公里、海绵城市面积56.1平方公里,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2022年,天河区水质指数同比下降8.72%,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2;墩头基断面、珠江猎德断面水质分别为Ⅲ类、IV类,达到目标要求。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建立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名录、报告评审、地块监管、信息共享、宣传督促、交流培训等六方面工作衔接机制,制定“提前服务项目一览表、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项目进度表、污染地块监管一览表”三张表,从源头防控、过程监控、事后监督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管。通过采取“提前踏勘地块现场、提前审核项目材料、提前开展监测质量监督检查”模式,初步调查报告评审比规定时限平均缩短44.3%,加快推进建设用地开发再利用。
三、厚植资源禀赋,做绿美天河生态建设的行动者
深入落实绿美广东、绿美广州生态建设部署要求,统筹优化提升全区山、水、园、林等环境品质。服务保障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积极配合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规划修编等工作,巩固提升“一园八路一带”综合环境整治成果,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植物园渠箱节点改造等7个水环境整治项目,推动兴科路等8条华南国家植物园周边道路交通条件和环境品质提升,高标准抓好园区管理、市容秩序整治等工作,服务保障华南国家植物园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纳入国土空间、林业、农业、水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领域中长期规划,配合市建立我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积极改善天河湿地公园水鸟栖息生活环境,防范红火蚁、薇甘菊、鳄雀鳝等外来物种入侵,全面推进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提升植被覆盖率。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高质量完成火炉山、凤凰山和龙眼洞森林公园等3个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勘界立标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持续开展绿化美化,完善“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新建口袋公园5个,多方式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推动2025年全区林草覆盖率不低于23%,打造“公园内的城区、城区里的公园”。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按照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要求严格取水许可,大力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节水型公共机构等创建行动。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大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提速推进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建设。继续引导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探索在旧城改造、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动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保持100%。
四、激发创建活力,做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
2022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时强调:“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优化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措施,全链条提升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推动2023年全区创建65个星级投放点,打造垃圾分类新风尚;持续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及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农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等工作,不断提升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监管水平;结合天河实际,深入挖掘,开展“无废园区”“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创建。建设生态文化体系。深入挖掘天河传统生态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多元化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推动车陂和猎德扒龙舟等传统文化融入水文化理念,大力打造龙舟文化品牌,积极宣传水资源保护。活化乞巧节、凤凰客家山歌等非遗项目,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观念融入文化艺术作品和文创产品的研发中,加固非遗文化与生态文明的连接。搭建生态环境宣教平台。以学校、景区、环保领域龙头企业等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火龙凤”森林公园、天河公园等生态环境教育园区,积极开展“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活动,凝聚公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共识。开展生态环境宣教活动。充分运用好“报、网、端、微”媒体优势,发布天河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动态以及其他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积极宣传天河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亮点,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天河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