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进取心,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番禺区多项工作排名全市前列,其中环境空气方面,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1%,同比增加5.5个百分点(增加20天),氮氧化物同比改善幅度全市第1;水环境方面,地表水环境指数3.96,3个国考断面平均水质均达考核要求,特别是莲花山断面溶解氧60天达标攻坚战圆满收官,市区镇村四级联动推进水质提升;执法监管方面,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立案183宗,处罚34宗,分别排名全市第1和第2,镇街环保员活跃度排名全市第1,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油品2310台和495个次,均占全市检查数的近一半。
坚持精准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力推进VOCs和NOx综合整治,推动45家企业分级管控及深度治理、53家工业涂装细分行业整治、123家企业低氮改造,推动玻璃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排查涉气企业1443家次,整改607宗。加强扬尘污染防控,联合巡查和抽查工地970个次,交办286宗。严格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路检柴油车3883辆次,遥感监测机动车472万辆次。
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莲花山断面“60天达标攻坚行动”,每日加密监测研判,成立专班全覆盖排查,交办整改问题2237宗,对市帮扶组交办33批171个问题立行立改。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排查污染源7194家次,督促整改553宗,立案36宗。强化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出动1083人次,巡查259艘次,与南沙区、佛山市顺德区开展交叉执法4次,保障饮水安全。
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评审9宗,现场检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场地34次。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建成208个“无废细胞”,其中“无废学校”161个、“无废机关”21个、“无废工厂”19个、“无废工地”6个、“无废枢纽(广州南站)”1个,结合番禺禀赋开展“无废大学城”“无废汽车城”建设。
坚持服务大局,扎实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深挖大气污染物减排空间,印发《番禺区“十四五”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方案》,保障重大项目落地的环境容量。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强化“三线一单”成果运用,为119个涉重大项目选址、招商引进等项目提供生态环境管控意见;在环评审批中,严格对照城环总规、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落实准入及管控要求,从源头上预防污染。
着力环评审批提质增效,推行审批告知承诺制,审批通过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24个。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同步办理新模式,实现两项行政许可事项“同步审批、一次办结”。实行重点项目清单式管理,先后对12个“攻城拔寨”项目做好专人跟进服务,助力项目尽早落地。施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实施执法观察期制度,指导1090家企业改正违法行为并免予立案,免予处罚30宗,免加处罚款11宗。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落实差异化监管,对正面清单内48家企业采取线上检查144家次,在线监控47家重点排污单位,定时网络巡控9.1万家次,发出整改函39份,无人机飞行77次,走航监测89天次,减少现场检查192家次。
推动企业绿色发展转型。聚焦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专场培训和政策宣讲,提升企业治污水平,开展培训会65场次、执法帮扶1217家次。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开展一体化执法,帮扶检查企业678家,指导703家企业加强证后管理。推动100家企业投资超6200万元升级改造环保治理设施。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在全市率先开展污染源治理和环境安全第三方技术帮扶项目,覆盖34类行业605家重点企业,督促424家企业落实整改,指导73家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
2024年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表示,将坚定扛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政治责任,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以“保基本、抓重点、争创新、塑品牌”为方向,聚焦番禺“智造创新城”战略定位,积极担当作为,全面推进番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